食品機械是指把食品原料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過程中所應用的機械設備和裝置。食品機械主要可以分為食品加工機械、包裝設備兩大類。
包括篩選與清洗機械、粉碎與切割機械、攪拌均勻與均質機械、成型機械、分離機械、 蒸發與濃縮機械、干燥機械、烘烤機械、冷凍機械、擠壓膨化機械、輸送機械等。

包括包裝設備、包裝印刷機械、包裝容器制造機械、包裝材料加工機械等。
我國食品工業及食品機械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前,食品的生產加工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基本屬于傳統作坊生產方式。僅在沿海一些大城市有少量工業化生產方式的食品加工廠,所用的設備幾乎全是國外設備。而糧食加工廠情況略好于食品加工廠。此階段的工業化生產的糧食加工廠主要是以面粉的工業化生產加工為主。但同樣,面粉廠所用的設備也幾乎全是國外設備。可以說50年代以前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專門生產食品機械的工廠。
50-70年代,食品加工業及食品機械工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全國各地新建一第二階段大批食品加工廠,尤其是面粉、大米、食用油的生產加工廠。在多數主要的糧食加工廠中基本上實現了初步的機械化工業生產方式。但同期的食品加工廠尚處于半機械半手工的生產方式,機械加工僅用于一些關鍵主要的工序中,而其他生產工序仍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與此階段食品工業發展相適應,食品機械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國各地新建了一大年的發展,使得國產批專門生產糧食和食品機械的制造廠。國內的食品機械工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是的國產食品機械基本能滿足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需求,為此階段實現食品工業化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食品機械工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
80年代以后的改革年代以后,食品工業得到迅猛發展。這得益于進入第三階段,開放政策,隨著外資的引入,出現了很多外商獨資、合資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在將*的食品生產工藝技術引進國內的同時,也將大量*的食品機械引入國內。受此影響,再加上社會對食品加工質量、品種、數量要求的提高,極大地推進了我國食品工業及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進程及速度。此階段,通過消化吸收*的食品機械技術,使我國的食品機械工業的發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80年代中期,我國糧食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實施了輪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工程。經過這一輪的技術改造工程,食品工業全面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進入90年代以后,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工程。在這一輪的技改中,許多糧食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對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或直接引進全套的*的設備,或采用國內廠家消化吸收生產出的新型機械設備。可以說這兩輪的技改工程對食品機械工業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食品機械工業已*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
我國食品機械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空間廣闊,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國人民消費的食品大多是來自農業的未加工食品,每年因缺乏必要的食品加工機械使食品資源不能直接加工、貯藏、保鮮而造成的損失高達幾十億元,未能深加工綜合利用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損失更高,因此我國食品機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發展前途。
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產品,能跟上*水平的不少,但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技術創新的產品卻是甚少。這里所說的"跟"字,是"跟進"甚至是仿制,而創新極少。所以,我國食品機械制造企業要從創新的角度,從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度來開發新產品,開發出具有國際水平的*設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產食品機械制造業的提檔升級。
中國的食品機械制造業近幾年呈上升趨勢,食品安全日益嚴峻,設備更新換代成為一個大的趨勢,正因為如此,中國食品機械制造業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保持增長,而且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樣帶動自動化原件的飛速發展。
食品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食品機械是為食品工業提供裝備的行業。我國的食品機械工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低到高,白手起家逐步發展壯大、完善起來的,至今已走過了近60年的光輝發展歷程。尤其在"八五"期間經引進、消化、吸收而自行設計制造的具有*水平的新產品有幾百項。"八五"期間,機械工業部提出行業發展六大趨勢,重點發展6類成套設備,5年共累計完成技改專項投資10億元。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立的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工業協會和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加強了行業管理,擴大了對外交流,每年舉辦中國國際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展覽會,吸引了各國廠商參展,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了新產品開發,現有產品中75 %是近10年開發的。
進入2000年以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種類的需求以及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給食品機械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要實現國產食品機械制造業的提檔升級,重要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提高該行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這個綜合素質即思想素質和技術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決策水平和創新思想。2009年1月23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發布了國家標準《食品機械安全衛生》。標準規定了食品機械裝備的材料選用、設計、制造、配置方面的安全衛生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食品機械裝備,也適用于具有產品接觸表面的液體、固體和半固體等食品包裝機械。這樣,食品包裝機械的發展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基于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日趨嚴峻,發達國家對食品機械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十分重視,都是從食品機械的設計制造做起達到食品加工的安全衛生。實現方式有兩條:一是制訂完善的食品機械技術規范;二是按照這些技術規范嚴格組織食品機械的設計、制造和應用。在這些技術規范中,主要的是食品機械的機械安全與衛生要求,其內容涵蓋了食品機械的設計與制造、設備選型與配套、設備安裝與驗證等環節,這也是國際上食品機械研究、開發、制造的通行要求。其他國家食品機械制造業擬與國際實現接軌,必須符合這些安全衛生技術要求,它屬于食品機械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條件。
一、食品包裝機的工作原理目前的枕式自動包裝機采用國內且為成熟可靠的技術設計生產,匯集了包裝機械領域多年經驗的精華,該包裝機能夠采用各種復合包裝膜卷材對塊狀食品進行包裝,十分適合中國廣大用戶需要。
1)自動包裝機的電氣部分一般由以下組成:
a)主控電路由變頻器、可編程控制器(PLC)組成控制核心;
b)溫控電路由智能型溫控表(見下圖)、固態繼電器、熱電偶元件等組成,控溫,顯示直觀,設定方便;
c)由光電開關、電磁接近傳感器等實現多點追蹤與檢測;
2)全自動枕式工作原理:
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包裝機的操作、維護和日常保養更加方便簡單,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產品包裝質量的好壞,直接與溫度系統、主機轉速精度、追蹤系統的穩定性能等息息相關。
追蹤系統是包裝機的控制核心,采用正反向雙向追蹤,進一步提高了追蹤精度。機器運行后,薄膜標記傳感器不斷的在檢測薄膜標記(色標),同時機械部分的追蹤微動開關檢測機械的位置,上述兩種信號送至PLC,經程序運算后,由PLC的輸出Y6(正追)、Y12(反追)控制追蹤電機的正反追蹤,對包裝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誤差及時發現同時準確的給予補償和糾正,避免了包裝材料的浪費。檢測若在追蹤預定次數后仍不能達到技術要求,可自動停機待檢,避免廢品的產生。
由于采用了變頻調速,大幅減少了鏈條傳動,提高了機器運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機器運轉的噪音。保證了該包裝機、低損耗、自動檢測等多功能、全自動的高技術水平。使其既有美麗時尚的外表,又有健康機敏的頭腦。
食品包裝機所用傳動系統雖然應用功能比較簡單,但對傳動的動態性能有較高的要求,系統要求較快的動態跟隨性能和高穩速精度。因此必須考慮變頻器的動態技術指標,選用高性能變頻器才能滿足要求。
SAJ8000G 矢量通用型變頻器,能滿足包裝機的要求,因為它具有如下特點:
1)應用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技術,自動修正頻率,以達到負載變動時電機轉速穩定的效果;
2)具有較高的穩速精度和快速動態響應,能滿足高性能場合的傳動控制要求。減少了因傳動系統故障
導致的時間和經濟損失。同時省去了速度傳感器,具有較低的維護成本。
3)具有功能豐富、性能穩定、小型化、低噪音運行等優點。
二、應用易能變頻調速設備的優點
1)簡化傳動系統,大幅度降低故障率,減小企業維修費用。
2)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生產技術,使產品產量和品質都得到提高,并能有效節約成本,實
現利潤大化。
3)實現控制的軟件化,提高功能。
4)通過轉矩補償、防止失速和再啟動等功能,實現不跳閘運行;使生產的產品質量穩定、效率提高。
三、SAJ8000G 矢量通用型變頻器在食品包裝機上的應用原理圖

title主要參數設置:

功能及作用:
自身故障繼電器實現開關自鎖功能,并且FWD與DCM斷開后,可以實現點動運行。這個功能即是SAJ8000系列正反器的應用,來實現無接點控制。
食品機械使用至今,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說明我們的SAJ8000系列變頻器在食品包裝機械上的應用是成功的。
目前,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正經歷著重要的轉變,食品包裝機械正朝著高速、多功能化及控制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為滿足交貨期的要求和降低工藝流通成本的需要,未來食品包裝機械要求能夠進行高速進化。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食品包裝行業只有采用*的技術才足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工業機器人、微電子、電腦、智能型和圖像傳感技術也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促使包裝機械日趨自動化和網絡化。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食品包裝行業只有采用*的技術才足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編輯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