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星光農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ST星農,公司代碼:603789)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1-6月,*ST星農實現營業收入15,505.79萬元,對比去年同期增長59.82%,利潤總額為-2,200.89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93.39萬元,-48,946,257.54元,較上年同期減虧減少。

報告稱,虧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機業務穩固發力的同時,農事服務、制造及加工、燃油噴射系統多業務形成發展合力,推動營收和凈利潤提升,以及處置子公司股權獲得的投資收益使得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改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為-10,771.5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虧損2,975.08萬元,主要是處置子公司所獲收益為非經事項,且公司母公司對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了轉回,涉及影響金額2,085.81萬元,因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
*ST星農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雖在多業務協同推動下實現營收同比提升,但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原因如下:
(1)農機市場“國三升級國四”影響持續,前期需求透支未消,公司農機業務的整體營業成本偏高和盈利能力弱的本質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土地、廠房、設備折舊、壞賬計提及人員薪資、無形資產攤銷等固定成本大,致單臺產品的成本分攤持續處于高位,產品的綜合毛利率依然偏低;
(2)報告期內進一步計提了發出商品(主要采棉機)的存貨跌價準備,涉及影響金額1,897.72萬元,連同原材料、庫存品和在產品的計提合計影響金額達到了3,127.94萬元;
(3)盡管新業務的開展帶來了營收的增長,但相對的成本開支整體基數增加、前期裝修和設備等資產的投入造成費用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ST星農主要從事農業機械的研發、制造、銷售與服務,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緊密圍繞市場需求與技術前沿,持續推進農機產品的智能化、高效化升級,并為用戶提供全面優質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在產品體系建設方面,*ST星農不斷完善產品系列,從單一的
聯合收割機產品,拓展至遍及水稻、小麥、玉米、花生、油菜、棉花等六大主要農作物品種,覆蓋耕、種、管、收及收后處理五大作業環節的全程機械化產業鏈,產品包括
拖拉機、履帶式
旋耕機等耕種環節機械,插秧機等種植機械,履帶自走式稻麥油聯合收割機、輪式稻麥聯合收割機、采棉機、花生收獲機等收獲機械,無人機、噴藥機等田間管理機械,烘干機、輪式壓捆機、自走式履帶打捆機、制肥機等收后處理機械,以及跑道養魚設施、智能化立體栽培機、智能育秧中心等生態農業產品;在業務延伸方向上,*ST星農正從單一農機產品供應商向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通過輸出成套化設備設施,以及提供專業化農機農事服務(隨著新疆采棉農事服務業務的深入開展,服務業務占比將持續提升),助力農業生產實現全流程現代化升級。
*ST星農表示,下半年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1、研發設計持續發力與品質提升計劃
持續加大研發設計投入,聚焦綠色智能裝備核心技術和具備用戶迫切需求的短板產品,滿足不同使用場景。
2、發力新賽道
錨定農事服務、制造加工、燃油噴射系統三大新賽道,以業務協同構建發展新格局,著力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推動新業務營收業績持續攀升。
3、聚焦海內外市場,強化全球品牌力
加大在糧食主產區的推廣力度,通過舉辦現場演示會、技術培訓等活動,提高產品的認知度與使用率。全力開拓并以國外市場為主要新增方向,持續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參加當地知名農業展會,展示先進農機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并與當地經銷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搭建完善的銷售網絡,提高在手訂單量。
4、全力推進中城汽車股權收購與整合落地
積極推進對中城汽車股權的收購事宜,確保流程高效落地。收購完成后,將以“資源互補、能力協同”為核心啟動全方位整合,深度融合雙方技術、渠道與市場優勢,實現高效協同效應,同時聚焦廂式類、環衛類、應急救援類、油罐類四大核心專用車品類,精準定位市場需求,打造競爭力產品矩陣。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360yszlyy.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ST星農、巨潮資訊。本站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并且鄭重提示所有閱讀者,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的參考意見和依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