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群眾依靠農業機械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組織形式,是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載體,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我國農機推廣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已然卓有成效。
天水市:新建農機合作社34個
2018年,天水市新建農機合作社34個,完成機耕570.3萬畝、機播125.32萬畝、機收165.03萬畝,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44%,農機總動力達到150萬千瓦,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6.6億元、純收入1.86億元。
長春市:綜合農機化率達到88.5%
農安縣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積極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引導農民特別是農機合作社裝備全程機械化關鍵機具,2018年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4%。
而事實上農安縣并不僅僅只是個例,近年來,長春市積極發揮現有扶持政策和資金項目作用,農機裝備水平和作業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00萬千瓦,綜合農機化率由2011年的66.4%提升到88.5%。
在提高農機數量的同時,長春市強化新技術推廣,突出機藝結合。全市建設了100個機藝結合示范點,經測算,高產田平均增產15%,中產田平均增產7%。精量播種、化肥深施、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伴隨著先進農機的應用,一批清潔環保生產方式在黑土地落地生根,農業機械化節種、節肥、節藥、節水、節能潛力得到充分挖掘。
今年,長春市將繼續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能力和作業水平,調整優化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和區域布局,預計綜合農機化率可達到90%。
黑龍江省:構建新型農機技術推廣體系
2018年,黑龍江省創新農機技術推廣模式,推進基層農機推廣體系規范化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全省的新型、農機技術推廣體系,解決了農機推廣服務“后一公里”、技術轉化“后一道坎”的問題,為當地的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通過培育青岡縣“秸稈還田耕種標準化技術”和樺南縣“寒地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等工作典型,以點帶面,全省各縣(市、區)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構建以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為主導,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科技示范戶為主力的推廣方式。
組織專家在技術實施的關鍵時節深入現場進行指導,形成“農機專家+試驗示范基地+技術推廣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多位一體的技術推廣服務模式。
2018年,全省各地積極依托現代農機合作社農機裝備優勢與專業技術優勢,成立區域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站。樺南縣整合全縣22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了3個區域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站,形成了縣、鄉、村、區域服務站四級立體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網絡。
各地還依托現有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組織,建設有規模、夠標準、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為主導,開展農機化技術集成配套指導,使其成為農機化先進技術的示范和輻射帶動基地,從而提升農機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甘肅酒泉市: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達31家
近年來,酒泉市堅持培育發展各類農機服務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基本形成了以農機作業服務為主,以技術推廣、技能培訓、機具維修、信息服務等為支撐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為進一步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酒泉市積極開展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評比推薦活動,2016年全市有8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被甘肅省農機局認定為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全市有10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加上2018年認定的13家示范社,酒泉市已累計擁有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31家。到2018年底,酒泉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逾越200家,擁有農機具17197臺(套),服務農戶6.34萬戶,年作業服務面積137.51萬畝,農機化服務收入達到2.31億元,成為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較為活躍的載體之一。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天天天水網、長春日報、黑龍江日報、酒泉市農機推廣機械站,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