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4月15日,看到上觀新聞刊發一篇社論,《從五個中心到鄉村振興》,引發了我們很多思考。上海把“鄉村振興”和“五個中心”建設放到一個維度來考量,體現出了國際大都市對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的認識深度。我們以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的“五個中心”建設,提升強大的城市核心功能。同時,以生態、經濟、文化、社會“四大價值”建設,創造高品質的鄉村,成為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空間。這兩者都深刻影響著上海這座城市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將鄉村振興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大格局中謀劃推進。作為上海近郊的寶山區,就是要積極融入寶山轉型發展對鄉村的功能布局,因地制宜推動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治理改善,以全產業鏈塑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先手棋,積極構建新質生產力的“創新主體、經營業態、孵化環境、保障機制”,引領鄉村產業要素集聚、業態多元融合、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涵蓋了城鄉全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滬工作期間對大都市要不要發展鄉村,怎樣處理好城鄉關系,如何在全局體現示范,均有著長遠思考??倳浿赋?,“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和城鄉共同進步,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不能說是國際化大都市就輕農”。“新農村建設這個戰略任務,一定要在上海得到體現”。他進一步指出“上海農業不求大而求精,在現代農業方面起到一個試驗田、示范區的作用”。“城鄉一體化還是有差別的,城還是城,鄉還是鄉,風貌還是不一樣的”。“引導農村基層組織既要重視抓好經濟,又要重視抓好黨建和村務管理”等等??倳浀闹匾撌鍪谴蠖际?ldquo;三農”工作認識內涵的重大拓展,回答了在國際大都市里如何看待、抓好“三農”工作的重大問題。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強化科技和改革驅動,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些為我們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
全市對鄉村的認識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一城獨大”,認為鄉村會消亡,到充分認識鄉村的“四大價值”、三大拐點(空間穩定拐點、價值凸顯拐點、地位抬升拐點),提出要走出一條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2030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今,上海農業農村規模雖小,但地位重要、作用巨大已成共識。市委、市政府對上海農業農村看得很重、現代化出路看得很準,可以概括為農業發展的科技化、集體經濟轉型的新型化、海派鄉村建設的特色化。認為上海鄉村振興具有科技、人才、市場的優勢,上海農業要在品質、科技、高效方面,在深化改革和發展模式創新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也要為全國出經驗。上海的鄉村建設要彰顯文化自信,凸顯海派江南風貌。
我們要對標對表中央精神和本市要求,充分認識做好“三農”工作對支撐保障地區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戰略考量、長遠大計、寶山轉型發展重要一環。當前寶山朝著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三農”工作在轉型中獲得了機遇。技術和人才是上海鄉村特別是近郊鄉村的優勢,我們要把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作為融入大局、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切入口,有效抓住全市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政策導向重大調整的戰略機遇,依靠農業科技與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鄉村產業要加快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跨越,推動鄉村各類新業態融合發展。鄉村建設要遵循鄉村特點,實施更新改造,推動“千萬工程”就地轉化。鄉村治理要完善新質生產力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機制保障。全方位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效,建設科創中心主陣地“后花園”。
二、全產業鏈構建都市農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
大都市的農業是試驗田,是現代技術的示范區。農業現代化要抓住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的機遇。寶山要聚焦核心種源、農機裝備、標準認證等領域,重點在技術創新為代表的“科研端”上,在組織創新為代表的“市場端”上,發揮“窗口”作用。
技術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第一要務。要理解新技術發展趨勢。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的技術創新。每一次科技變革都會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我們推進的種源芯片、機器換人、設施農業、無人農場、農業大數據都是在構筑新質生產力。上海對全國的農業貢獻,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引領,用科技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寶山必須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爭做上海科技農業對外展示窗口。要密切與科研機構協作。我們的永大菌業與市農科院對菌菇種質資源進行攻關,低碳生產、環境控制等生產技術去年獲發明專利3項、灰樹花等名貴菌種獲新品種認定,種質創新和產業化技術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滬寶水產合作社與海洋大學合作,在養殖與水質調控上取得突破,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都生動詮釋了技術創新在產業升級上的重要作用。要抓好重大科研平臺的建設。緊密服務好中國農科院等國家級科研平臺的落地。借勢借力重點發展種源科研、認證實驗室、農業
機器人、綠色低碳園區等高附加值的引領性新型農業產業。
設施創新是技術創新基礎。沒有現代化的農業設施,搞農業科研就沒有物質基礎。搶抓全市現代設施農業重點片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水平,推進2000畝寶山月羅片區建設。依托中國農科院科研資源、周邊電廠余熱和工業二氧化碳等能源資源,定位科技農業、低碳農業,建設長三角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農業低碳示范基地,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都市農業面向世界的上海展示窗口。同時,篩選好各類已建的和在建的現代農業設施經營主體與發展導向,鼓勵發展工廠化集約養殖、立體生態養殖等土地集約型的高精尖新型設施農業。
組織創新是技術創新保障。優先引入訂單農業,結合寶山農業產業鏈發展的薄弱環節,用好寶山貼近大市場的優勢,重點開展補鏈式招商,引進布瑞克等2到3個有競爭力、拉動力的訂單農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引領農地向龍頭企業集中,種植向幾個優質品種集中。實現主體結構調整,就要調整政策導向,以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為主要獎補方向,優中扶優,推動農業領域市場化競爭。同時,利用寶山集體農場優勢,引入中環易達、京東方后稷、金豆子等科技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引導要素資源向優質經營主體集中,加快生產經營主體更新,并帶動技術服務和監管方式調整。實現種植結構調整,就是通過市場訂單統籌各合作社組織化生產,引導生產結構從多樣分散向幾個優質品種調整。形成科研服務生產、生產促進經營、經營回報科研的良性循環。
三、提升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集體經濟現代產業能級。
大城市近郊鄉村經濟有所為、有所不為,必須有清晰的產業定位。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大都市農村集體經濟走市場化道路、加快現代化轉型,要緊扣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產業結構更新,積極推動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新經濟、新模式和新業態落地,推動城市能級和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偟膩砜从腥齻€主要經濟形態:
科技農業和總部經濟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大都市的鄉村主要產業還是農業及關聯行業。在農業發展方面強化示范,成為高科技農業領軍,掌握農業產業鏈核心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重點發展無土栽培、無人農場、工廠化養殖、高端設施農業、現代花卉等土地集約型的高精尖農業。同時,隨著鄉村空間廣、密度低、生態美、成本低等優勢日益稀缺,結合都市產業定位,整體設計產業承載導向,做強各級統籌平臺,用好各條線產業化政策,盤活農村集體閑置資金資產資源,“國資+集資+社會資本”自由組合,集聚引入總部企業和研發中心。寶山區位好、整建制閑置的宅基地都有發展總部經濟的潛力。目前,復商集團總部入駐羅涇鎮海星村,具有生態優勢的薄家宅自然村將完成華麗的總部經濟轉型。
新型鄉村服務業的重要承載地。一方面,增強農業生產、鄉村科研、研學教育等生產型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增強鄉村的居住、休閑、康養、醫療等生活型服務功能。如發揮鄉村生態優勢,吸附低能耗、輕資產、知識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文化體育、設計創意、現代金融、康養醫療、鄉村旅游、休閑養老等新經濟。寶山具有著豐富的周邊電廠余熱和工業二氧化碳等能源資源,發展低碳鄉村具有客觀優勢,也為優質服務業的導入創造了物質條件。當前,做好農村存量土地盤活,分類分步升級改造位置好、產值高、見效快的集體資產。區鎮兩級挑選好的集體經濟轉型發展榜樣,做好示范引領。選取1-2個拔點案例,整合各部門行政資源,拔掉一個,帶動一片,為區域產業轉型蹚路子。每招來一個駐村企業,就用活一片閑置農房。如總投資額6億元的東明家居文化展示中心入駐羅店鎮羅溪村,重塑羅店鎮鄉村西片區產業形態。點對點幫扶村民創業,示范村建到哪里,精致家宴、精品民宿等業態就開到哪里。如月浦竹隱清境民宿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要實行鄉村建設資金與社會重大投資綁定,為產業落地做好環境提升和設施配套。
全國農村改革創新的重要實踐區。充分發揮上海作為國家戰略集聚的改革優勢,依托國家戰略、重大項目、重點區域、重大平臺,打造一批提供鄉村振興整體解決方案的重點區域。總書記在上海工作期間,一直關心推動農村改革工作,指出“在堅持現有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變、給農民的實惠不減的基礎上抓調整,凡是不利于促進城鄉統籌的政策體制要及時廢除,對有不足之處的政策要加以完善”。大都市鄉村特別是近郊要爭取農村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先行先試,在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建設用地入市、村莊土地規劃等重大問題上率先突破,為全國農村改革探路子、出經驗。目前,總投資3.5個億的楊行鎮北宗村冰雪世界項目已完成開工前郊野單元規劃調整,10月開工建設。通過打造一站式冰雪度假勝地的主產業,協同帶動鄉村服務業、都市休閑農業發展,促進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實現近郊鄉村空間和業態整體轉型升級。
四、為新質生產力營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環境。
大都市有風景的鄉村一定有好經濟、新經濟。在建設鄉村上,我們要堅持“主體作用同專業力量”相結合、“基本要求和區域特色”相結合、“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推動“千萬工程”就地轉化,為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新經濟、高能級項目導入提供發展環境。著重把握規劃、特色、內涵三方面要求:
鄉村規劃引領布局。我們在推進鄉村建設和產業導入時必須將規劃放在最前考慮。郊野單元村莊規劃是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統籌各類建設的詳細規劃,是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進行各類建設的法定依據。寶山2019年全區已完成鄉村地區郊野單元村莊規劃全覆蓋?,F階段規劃編制,主要是根據需要,修編、調整工作。結合和美鄉村建設片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區域,對郊野單元規劃進行系統的修編提升。圍繞本區在鄉村振興領域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集體經濟轉型、和美鄉村建設等重點,引入規劃師、設計師、建筑師“三師聯動”,高質量編制好調整好鄉村規劃,更好引導集體建設用地集中開發、零星農田有序歸并、慢行交通和靜態交通加快建設。
鄉村營建特色鮮明。每年清除一批存量問題。繼續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全域化提升工程、“百日攻堅”行動,圍繞“房、田、水、路、林、公共區域”六方面開展集中整治,關注田容田貌、衛生死角。每年鞏固一批美麗庭院。明確房前屋后責任,以家庭“小美”擦亮鄉村“大美”,提升可持續內生動力。今年新建1800個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每年提升一批公共空間。根據“小、輕、靜、慢、散”的鄉村生產生活特點,聚焦有示范引領效應的村頭村尾、核心區域、主要拐點,開展微更新、微改造,形成“一鎮一特色、一片一風貌、一村一精品”。特別是加強對農村慢行和靜態交通的規劃指導,補齊一般村在停車場、集中充電裝置、農宅綠化等方面的短板弱項,打造更具標識度的“海派村居+江南水鄉”相輝映的寶山鄉村風貌。
鄉村內涵更加和美。今年全市鄉村建設導向發生重大調整,我們深刻認識實施和美鄉村建設對寶山全局的重要意義,充分理解在寶山鄉村腹地、北部中心位置開展試點創建,對整個區域土地重整、風貌重塑、產業重構的巨大拉動作用。全區聚焦2個鎮12個村開展“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做好與鄉村振興示范村、美麗鄉村示范村的有效銜接。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對標國際高水平生態科創園區,彰顯“海派村居+江南水鄉”風貌,營造“農業智谷+總部基地+配套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到2030年末,產城鄉高度融合的,科技農業、總部基地、優質配套服務業集聚的,以科技和低碳為特色的,現代化海派鄉村示范區全面建成。。
五、完善新質生產力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保障機制
發展新質生產力,還需要適宜的制度環境,破除生產力升級迭代的體制機制障礙。要發揮好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厚植新技術、新產業、新人才等成長發展的沃土,建立健全促進新質生產力融入并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保障機制。
構筑多元化資源保障渠道。要把制約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人、地、錢等要素資源作為突破重點。通過優才愛才的各項人才政策(特別是對鄉村經營人才、科技人才、治理人才),把“招才引智”的機制建起來。當前重點推動全區農業農村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因地制宜設置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授課對象,推進農村生產型、經營型、技能型、服務型等人才培養。重視人才引進,依托入駐科研團隊,實現項目跟班帶教。通過用好鄉村振興用地政策(如設施農用地、減量化土地、宅基地等用地政策),把“地盡其用”的機制建起來。通過穩定的財政投入、金融支農、引導社會資本下鄉等,擴大朋友圈,把“開源引流”的機制建起來。
建立專班化聯合推進機制。針對重點工作,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專班制推進、項目化落實、常態化督辦的流程機制。比如設施農業專班、農文旅專班、和美鄉村專班、集資專班等等,全面負責工作的謀劃、推進、問效等各環節,為現代設施農業建設、集體經濟轉型、農文旅新業態發展、和美鄉村片區創建等重點工作提供堅實保障。增加部門間工作黏性,提高部門跨界作為的能力和責任。
實現高效能基層治理創新。通過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社會化服務、積分制參與,增強治理效能。圍繞對村民推廣積分制、對農村基層組織應用清單制,評估積分制實施情況,逐步推進清單制運用。分清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邊界,加大頂層設計、人才培養力度。本區南部、中部引導有條件的鄉村試行農業托管、農村物業專業化服務。持續開展對經濟相對薄弱村、困難農戶的綜合幫扶,促進共同富裕。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寶山“四個城區”建設中,堅定不移地以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加快寶山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為全市農業科技化轉型提供樣板、集體經濟新型化提供路徑、都市鄉村建設提供特色典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