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集成推廣旱作節水增糧技術模式,支撐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8月5—7日,全國旱作節水增糧技術培訓班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辦。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李增裕出席培訓班并講話,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任步學、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沈效功出席并致辭,各省(區、市)土肥水技術推廣部門節水農業工作負責人及技術骨干50余人參加培訓。
培訓班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水土資源先天不足,糧食產能提升受長期干旱缺水的制約,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集成推廣節水增糧技術,充分挖掘干旱半干旱區糧食增產潛力,是當前糧食產能提升的主攻方向。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國土肥水技術推廣部門聚焦提高作物水分生產力,堅持“用好天上水、用足地表水、適度利用地下水”的原則,積極集成凝練節水增糧技術模式,篩選深松蓄水、探墑溝播、水肥一體化等關鍵設施設備,通過制作技術掛圖、拍攝宣傳小視頻,多途徑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服務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
培訓班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旱作節水、節水農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發展節水農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節水農業工作明確了根本遵循。各地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節水農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四水四定”原則,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協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水安全。
一是持續高位推進水肥一體化
大面積推廣應用
把水肥一體化作為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關鍵措施,按照“系統性推廣水肥一體化”要求,實施好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節水增糧推進縣等項目,推動水肥一體化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因地制宜凝練一批適應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典型技術模式,篩選推廣一批智能化水肥精準調控關鍵設備,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落地熟化,全面提升水肥資源利用效率,為促進大面積增產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建立健全水肥一體化
領域標準體系
研究構建覆蓋工程設計、設備選型、安裝施工、裝備材料、水肥制度、質量評估等全鏈條的國家、地方和社會團體標準體系,規范區域性水肥一體化工程設計和推廣應用。
三是分類推進旱作節水農業
技術集成推廣
按照不同耕地類型和田間設施條件,分類集成示范節水增糧技術模式,建設不同層級示范區,輻射帶動大規模推廣應用。對于旱耕地,要通過新型軟體水窖集水、高水效耕層蓄水、微噴灌技術節水等措施,對天然降水充分高效利用,大幅提升旱地生產能力。對于水澆地,推進高效節水灌溉代替傳統地面灌溉,大力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研究高產目標下作物的灌溉施肥制度,實現水肥節約高效利用和單產大幅提升。
培訓班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專家,就旱地適雨種植、黃土高原集雨補灌等新技術新模式作專題培訓。學員實地觀摩學習了榆林市玉米“四位一體”集雨補灌、馬鈴薯智能水肥一體化、玉米水肥一體化密植提單產、雜糧全膜深溝探墑播種等技術示范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