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地方農機】為貫徹落實國家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推進會議精神,著力突破技術瓶頸,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推動河南省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2022—2025年)》(豫政辦〔2022〕98號)。
該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農機裝備制造基地,力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特別提出做優主機和做強零部件,規劃發展9類農機裝備和5種零部件。
9類農機裝備——
新型高效拖拉機:重點突破低油耗、低排放、低噪聲
發動機和新能源農用動力、動力換擋與全自動換擋、自動導航作業等關鍵技術,研制重型動力換擋、無級變速拖拉機和大型動力換擋、動力換向拖拉機,發展大中型、新能源、無級變速智能型拖拉機以及菜園、果園、設施園藝、水田、丘陵山地等專用拖拉機。
精量栽播機械:重點突破高速精量排種、高效育秧播種、精準插秧、膜上栽植、智能化監控等關鍵技術,開發適應小麥、玉米、花生、水稻、大豆、油菜及塊莖作物精量播種等不同栽培種植模式和農藝要求的種植裝備。
植保機械:重點突破主要糧食作物及棉花、蔬菜、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病蟲草害快速識別、變量噴霧控制、高地隙自走底盤等關鍵技術,開發對靶性強、可減少霧滴飄失的施藥裝備及農用航空植保無人機、大田寬幅施藥裝備、水田植保機械、果園和蔬菜植保設備。
節水灌溉裝備:重點突破大型排灌用泵及裝置的抗氣蝕、磨蝕技術,研發高抗堵、低流量、精準控制噴滴灌技術裝備。開發適用于丘陵山區的多功能中小型
灌溉機組、頂部噴灌與底部微灌裝置。加快智能化控制技術應用,探索建立區域節水農業技術模式和體系,創新發展低能耗、精確噴灌技術模式。
高效能收獲機械:重點突破糧油糖作物收獲裝備大型化、智能化、高效低損等關鍵技術,研制多功能大喂入量谷物聯合收割機、花生聯合收獲機、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馬鈴薯聯合收獲機、低損油菜聯合收獲機、高效甘蔗聯合收獲機等裝備。
農產品初加工機械:重點突破糧食、果蔬等大宗農產品高品質節能干燥、高通量清選、檢測分級及包裝、質量追溯等關鍵技術,開發食用菌、中藥材、茶葉、煙葉等特色農產品清選、分級、干燥、包裝等智能成套裝備和禽類自動分割、蛋品清洗、水產品自動剝制成套裝備及自動化生產線,完善轉運倉儲、保鮮物流、配送系統。
畜牧業機械:重點研發秸稈(牧草)收割打捆、儲運、節能干燥及加工、青貯等技術和裝備,突破集育種、飼養、繁殖、環控、防疫、糞污自動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于一體的規模化養殖綜合技術,研制一批畜禽自動化生產技術裝備。
設施農業裝備:重點突破設施農業發展瓶頸,發展智能化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設施,研發一批嫁接、巡檢、采摘等農業機器人,加快育苗工廠化設施建設,推動發展適用于工廠化集約養殖、立體生態養殖等新型養殖模式的設施裝備。
丘陵山區機械:重點突破輕便高效動力、山地節力物運、小型履帶多功能底盤爬坡與穩定性等技術,研發適合丘陵山區主要糧食、經濟作物等生產的輕便化、小型化農機裝備。
5種零部件——
農用柴油機:重點研發新型節能環保農用發動機和動力換擋拖拉機用柴油機。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達到國Ⅳ排放標準,電控系統、后處理系統實現自主配套。
轉向橋及其懸浮系統:重點研發轉向驅動橋,滿足大馬力拖拉機、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需求。突破轉角傳感技術,促進轉向驅動橋與整機實現自動控制。開發懸浮系統,推動懸浮液壓結構、集成電控單元與整機協調匹配,統籌兼顧田間作業剛性要求和高速行駛平穩性要求。
農機專用傳感器:重點研發施肥播種機械作業深度、行走速度、作業質量等測控傳感器,植保機械前進速度、噴量、壓力、噴灑面積等測控傳感器,收獲機械喂入量、清選與夾帶損失、割臺高度、滾筒轉速、產量流量和谷物水分等測控傳感器,以及設施栽培環境監控用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空氣濕度與溫度傳感器,滿足農機智能化發展需要。
農業機械導航及智能化控制作業裝置:研發位姿傳感器、導航控制器、顯控終端等,滿足農機自動駕駛、無人駕駛需求。研發集身份識別、導航定位、工況監測、產量監測于一體的收割機監測終端,實現農機遠程精細監測與在線運維。研發農機耕地、播種作業檢測與監視裝置,實現耕深實時監測、播種深度自動調節。研發農用無人機用導航裝置,實現遠程監測與障礙物規避。
無級變速器:研發機械和液壓混合雙動力、機械換擋、靜液壓閉式回路調速等技術,提升機械換擋、電控液壓換擋換向、靜液壓傳動等裝置可靠性,實現發動機與無級變速器協調匹配,滿足大型拖拉機使用需求。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360yszlyy.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