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為提高糧食生產標準化種植水平,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福建省永安市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為抓手,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創建糧食生產代耕、代種、代管、代收、代烘服務體系,通過集約化統一供種育苗、工廠化機插育秧、糧食烘干加工、病蟲防控、技術指導、機械作業,示范推廣糧食“五新”和綠色高質高效模式,促進糧食生產增產增收。
一是農機服務促發展。發揮機械化插秧優勢,推動晚稻種植提速加力,截至目前,全市機耕作業面積12萬畝左右,8個工廠化育秧點集中育秧穴盤130萬個以上,機插秧面積約6.5萬畝,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面積約3000畝,機收夏糧約6000畝,機烘約270萬公斤。
二是政策驅動補短板。針對機械栽插等短板,舉辦關鍵技術示范推廣現場會3場,建立縣級主要農作物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2個,推進建設糧食烘干中心(點)2個,對 578 臺(套)農機具補貼資金 416.29萬元,受益 農戶488 戶,水稻機插率達48%以上。
三是示范帶動強引領。2024年全市在11個鄉鎮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示范片30個,示范面積約1.8萬畝,其中水稻示范面積1.5萬畝;建設優質稻示范片9個。夏糧搶收后,秋糧正值夏季田間管理、產量形成的重要時節,永安市將積極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預計今年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面積約7300畝,機收約12萬畝,機烘約5400萬公斤。
糧食生產的社會化、機械化,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增強了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和標準化水平,為永安市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供了新載體。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