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部署安排,組織實施好科學施肥增效項目,按照《關于做好2025年科學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農農(肥水)〔2025〕6號)要求,結合省情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服務支撐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為重點,聚焦松花江、嫩江等江河流域,強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集成推廣施肥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三新”模式,持續推進科學施肥增效。2025年,在玉米、水稻主產區和蔬菜優勢區,開展“三新”集成模式推廣,建設玉米“三新”集成配套推進縣12個、水稻“三新”集成配套推進縣10個,每縣重點打造10個千畝方和2個萬畝片,輻射帶動15萬畝以上;建設蔬菜(設施蔬菜)“三新”集成配套推進縣1個,重點打造3個千畝方,輻射帶動5萬畝以上。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基礎性工作,落實田間試驗535個、農戶施肥情況調查16000戶。任務安排見附件1。
二、重點任務
(一)深化“三新”集成模式推廣。承擔“三新”集成推進任務的縣要以目標作物為重點,兼顧其他主栽作物,優先選擇種植規模大、技術能力強的種植大戶、社會化服務主體等落實千畝方、萬畝片任務。根據作物類型、土壤養分狀況、施肥習慣等,結合有關智能化施肥系統,因地制宜確定“三新”集成模式和施肥方案。玉米重點集成推廣“測土配方+適度增密+水肥一體化”、“氮肥定額+配方肥+有機肥”,水稻重點集成推廣“側深機施+緩釋肥+無人機追肥”,大豆重點集成推廣“根瘤菌劑+分層施肥”(另行組織,相關工作根據方案要求落實),蔬菜(設施蔬菜)重點集成推廣“測土配方+營養診斷+水肥一體化”。各地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集成推廣總結提煉的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農民接受的“三新”模式。【2026年10月底前完成】
(二)鞏固提升測土配方施肥。做好肥效田間試驗。選取代表性田塊,合理布設玉米、水稻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圍繞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開展新型肥料、施肥效應、配方校正和大豆根瘤菌等田間試驗。相關試驗可委托具有專業背景的科研教學單位承擔任務,鼓勵開展長期定點監測。各地要加強肥料施用、田間管理、樣品采集、測產分析等全環節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2026年11月底前完成,大豆根瘤菌試驗于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做好農戶施肥情況調查。綜合作物類型、種植制度、施肥主體等因素,以新型經營主體為主,兼顧小農戶,科學合理安排農戶施肥情況調查點位。通過“肥情監測通”小程序(二維碼見附件2),開展農戶施肥情況和肥料使用效果調查監測。【2025年12月底前完成】結合全國肥料節水專業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施肥水平、施肥結構、施肥種類、施肥方式等情況,形成省市縣三級施肥情況專題報告。【2026年11月底前完成】
(三)推進智能精準施肥服務。在備耕、春耕等關鍵農時,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制定發布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省級、市級指導意見和縣級技術指南。【2026年3月底前完成】推廣應用智能化施肥推薦系統(如NE系統,二維碼見附件3),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整村整鄉“統測、統配、統供、統施”科學施肥服務,“三新”集成推進縣可依托科研院所、專業研究機構等技術支撐單位建立試驗示范區,加快批量化高效分析測試和無人機變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準施肥技術裝備應用,提升科學施肥水平。【2026年10月底前完成】
(四)強化科學施肥成效評價。全面總結測土配方施肥實施二十年工作歷程、技術進步、推廣經驗、應用成效,深入總結“十四五”化肥減量增效工作進展,科學評估測土配方施肥對作物產量品質、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的貢獻,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通過田間試驗、農戶施肥調查、肥料節水系統等數據,進一步加強肥料效應監測評價,結合“三新”集成模式推廣應用,監測土壤養分、施肥效果、產量水平變化,用可靠數據評價科學施肥效果。【2025年11月底前完成】
(五)持續開展培訓宣傳。強化推廣、科研、教學、協會、企業等力量聯動協作,結合農業農村部組織的“百縣千鄉萬戶”科學施肥培訓行動和“百名專家聯百縣”科學施肥指導行動,采取田間講堂、室內教學、視頻直播、發放明白紙等形式深入開展科學施肥增效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開展科學認識化肥作用主題宣傳,總結科學施肥政策制度、科技創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挖掘推介一批典型案例,通過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宣傳推廣,營造良好輿論氛圍。【2026年12月底前完成】
三、補助內容和標準
(一)建設“三新”集成推進縣。每個縣150萬元。項目資金主要用于“三新”千畝方萬畝片建設所需的新型肥料(須取得肥料登記或備案號)、服務作業等的補助,不得用于購置施肥用農業機械。支持指導培訓、現場觀摩,加快批量化高效分析測試和無人機變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準施肥技術裝備應用。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兼顧輻射帶動工作的需要,確定補貼標準。
(二)測土配方施肥基礎工作。項目資金主要用于田間試驗、農戶施肥情況調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試驗監測、數據分析應用、營養診斷、宣傳培訓等。原則上新型肥料試驗每個補貼4000元、配方校正試驗每個補貼4000元、施肥效應試驗每個補貼8000元、化肥利用率試驗每個補貼10000元、大豆根瘤菌試驗每個補貼6000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補貼標準。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分析和技術推廣、農戶施肥情況調查、宣傳培訓等,每個縣補助3.85萬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運用“四個體系”閉環管理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壓實部門責任,強化政策公開和過程督導,建立責任明確、主體積極、多方參與、監管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科學施肥增效工作落實落地見效。省農業農村廳負責遴選“三新”集成推進縣,分解任務目標,制定省級實施方案,指導制定縣級(含有任務的市,下同)實施方案。各地要根據省里下達任務,結合實際制定縣級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和補貼標準,完善配套措施,“三新”集成推進縣要在方案中明確千畝方萬畝片實施區域、實施主體、技術模式等內容。
(二)加強項目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嚴格落實“一季一調度”制度,及時調度、報送項目執行進度和實施成效。“三新”集成推進縣要形成項目區地塊分布圖,與鄉鎮、村屯等應用主體及實施主體簽訂協議(合同)書,明確權利義務、技術要求等。組織實施主體將肥料購置、施肥作業、項目區建設等影像資料及作業地塊、無人機作業軌跡等信息上傳質量監測管理平臺,完善建立項目管理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包括但不限于農機(無人機)作業、肥料選購、肥料施用、核查驗收等關鍵環節的照片、視頻資料及票據(憑證)、合同、臺賬等。
(三)加強資金監管。各地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落實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責任,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省農業農村廳將督促指導預算執行、項目實施、信息錄入等工作,牽頭組織項目省級績效評價。市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落實對所轄縣(市、區)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及檢查職責,督促做好績效自評、信息公開等工作。縣級農業農村部門作為項目資金監管的主體,要對項目質量成果和資金使用成效負責,對完成項目任務并通過核查驗收的實施主體,按照標準及時給予補貼,并采取適當方式進行公示,及時在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填報進展情況。
(四)加強數據管理。各地要及時填報土壤測試化驗、田間試驗示范、農戶施肥調查等數據,加強數據逐級審核,重點審核數據的科學性、合理性。強化數據分析,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應用功能。嚴格落實國家信息安全有關要求,未經允許不得擅自將科學施肥相關數據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人。
請于2025年5月14日前報送縣級實施方案,項目實施后每季度末報送進展情況,2026年11月25日前報送施肥專題報告、項目年度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縣級實施方案如有調整,及時進行報備。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王聰,0451-82320679
郵箱:hljshgzfsk@163.com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